6月30日,学校党委发布《关于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12个党组织荣获“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一年来,各二级党组织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鲜明导向,立足专业特色,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
强化理论武装,做好理论宣传闸释
持续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党的“三农”思想史、党的作风建设等宣讲50余场。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在《光明日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发表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文章30余篇。

办好“关键课程”,打造“红绿融合”思政金课
完善思政课“四级评价体系”,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满意度达98.47%。持续推动思政课“红色基因”与农业院校“绿色元素”深度融合,相关课例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永远跟党走”课例征集展示活动一等奖,相关成果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项目”。

坚持党建引领,配齐建强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结构明显优化。通过集体备课、实践研修、以赛促练等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荣获北京高校第四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获评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植物保护研究生党支部
铸魂强基抓教育,先锋引领显担当
聚焦强引领、严管理、搭平台、亮身份,抓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组建实验室安全学生党员督查组,引导党员在实验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亮党员身份、立先进标尺、树先锋形象,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领航促成长,协同育人结硕果
建立党支部联系本科生团支部和班级工作机制,党建带团建促班建成效显著。近年来,支部4人获评国家奖学金、2人获评市级三好学生、8人获评市级优秀毕业生、165人获评校级奖学金等荣誉。

深耕特色创品牌,乡村振兴立新功
长期助力茅山后村佛见喜梨的绿色栽培,帮助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园40余亩,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入选2024年“时代新人强国行”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优秀案例,荣获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银奖。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医教工第一党支部
树师德典范,育时代新人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做理想信念的传播者、业务创新的领跑者、教书育人的示范者。支部党员中,获国家级学会和协会表彰4人次,获省部级荣营称号4人次。

创教学精品,培创新英才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修订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潜心做好人才培养。支部党员主编或参编教材13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获奖30余项。

攻科研难题,惠社会民生
以支部党员为骨干,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研讨,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支部党员主持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17项,获评省部级科技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获3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挥学科特色和平台优势,积极推进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中兽医临床“千人计划”学员近9000人。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师党支部
党建引领,打造优秀育人团队
打造“主题教育铸魂、红色文化培根、行业实践赋能”三位一体思政育人机制,带领学生深入京郊开展社会实践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学科竞赛,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近五年保持在98%以上,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教研融通,赋能人才培养
创新构建“育人大团队一教授课题小团队一学生科研互动小组”育人链,近五年,支部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研究型著作10部,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等奖项,相关教学案例入选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示范案例。

扎根三农,服务首都乡村振兴
聚焦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深度参与京郊新农村建设,累计培训新型农民2000余人次。长期致力于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产业振兴调研与智库支持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获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产业振兴专班、民革北京市委采纳。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园林学院林学教工党支部
筑牢师德根基,师资队伍雄厚
支部现有教育部林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市级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市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市级优秀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7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坚持立德树人,教学成果丰硕
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跨专业课+跨学科门类课程”特色课程体系,打造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市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省部级规划教材7部。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支、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支。

深耕科研沃土,服务成效显著
聚焦林木花卉资源创新等开展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近五年,累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培育林木花卉新品种29个,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
筑牢思想根基,贡献青春力量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开展“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液”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京郊农村调研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彰显青春担当。

树立先进标杆,彰显榜样力量
在学业争先、竞赛创优方面树榜样树标杆,2人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3人获评校级奖学金、1人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学科竞赛方面,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农林杯、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获评省部级奖励15项。

创新服务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积极践行“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使命担当,打造“乡村调研+科技赋能+实践帮扶”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以“数字京村”赋能京郊智慧乡村建设,打造可复制的京郊乡村数字化转型样板。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基础教学部数理党支部
固本强基抓党建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落实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教师党支部把好政治关、师德关的工作机制。

教学创新结硕果
不断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学中的“指南针”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名教师获评北京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获批省部级教改课题6项。

赛教融合育英才
深耕数学建模育人实践,将选修课升级为专业必修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评北京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及优秀组织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构建特色鲜明的农林院校数理竞赛育人体系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委科技与社会服务处党支部
党建铸魂强根基,知行合一践初心
坚持“理论+实践”学习教育模式,组织党员深入平谷、延庆等乡村振兴一线,走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建引领,厚植三农情怀。

青苗扶壮促成长,科研创新结硕果
近两年,牵头申报并获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实施科研青苗扶壮行动,学校青年教师在《SCIENCE》《CELL》等顶刊发表学术论文。搭建农业知识产权联合研究中心、中欧智慧养殖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推动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

服务三农担使命,振兴乡村建新功
创新“需求+阵地+技术”服务模式,建成4个“乡村振兴驿站”,15名教师受聘“科技副总”,推动校城融合立项800余万元,3个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北京农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离退休党委第七党支部
银发丹心跟党走,理论学习筑根基
创新“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依托“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常态化学习,组织参观北大红楼、中国国家版本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立“1+1”结对联系机制,将组织关怀送到养老院、病床前。
专业赋能献余热,勇担先锋建新功
将老党员“红”的底色与农林教育“绿”的特色深度融合,支部成员活跃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乡村振兴领域。2人受聘校级教学督导;3人以专家志愿者身份参加北京市老党员先锋队花园城市建设服务团,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和经验优势;3人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开展野外调查、育种研究、专著编写等工作。

老有所为展风采,桑榆生辉树标杆
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退休文娱生活,获第十七届北京高校老同志健身项目展示活动“阳光风采奖”,2名党员获评校级“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以实际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
